小年祭灶是旧的民俗。祭灶也叫“送灶神”。据说灶神每年都要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家人的善恶,除夕回来,赏善惩恶,或者给予祝福或者减灾。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干净,给灶糖,让灶神多说点好话。
过年吃什么?
1、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点和荞麦面。晋东南地区,吃炒玉米的习俗很流行,民间谚语有“二十三,不吃炒,元旦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在一起,冷冻成大块,吃起来又脆又甜。在过去,无论贫富,只要你在顶门结婚,你都应该在锅台上的墙上崇拜灶神的雕像,并在雕像的两侧贴上对联:“上帝说好话,下边界保持平坦。“每个家庭都把灶神视为神,它主宰着一个家庭的兴衰。因为他们一年四季都住在炉子里,看着家人的活动,他们自然会成为“一家之主”。
2、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又粘的麦芽糖,把它抽成长糖棒称为“关东糖”,拉成扁圆形称为“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外面,因为天气很冷,糖瓜凝固牢固,里面有一些小气泡,吃起来又脆又脆,味道独特。真关东糖极其坚硬,摔不碎,吃的时候一定要用菜刀劈开,材料很重很细。味道微酸,中间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比较贵。
3、吃糖瓜
糖分为芝麻和没有芝麻两种。糖被用来做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到五分。虽然大小不同,但交易仍以重量计算。大糖瓜重一两公斤,但很少有人以此为幌子购买。祭灶提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传说灶神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的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系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责任。当它上天的时候,人们给它炉糖,希望它吃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说些好话。还有人说祭灶用灶糖,不是粘灶爷的嘴,而是粘灶君奶奶的嘴,贪吃好事,爱说闲话。
4、关东糖
又称灶王糖、大块糖,关东糖。一年之内,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卖。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煮的糖制品,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街道、街道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脆又香。乳白色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咬,又脆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很喜欢的一种糖。它已经从灶神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人民享用。
5、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有句俗话叫“小年小年,爆米糖甜”。在“小年”这一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这意味着新的一年充满了财富和甜蜜的生活。
6、炒玉米
在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俗话说:“二十三,不要吃油炸食品,在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把它倒进锅里。”。人们喜欢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在一起,冷冻成大块,吃起来又脆又甜。
7、麻糖
晋西北有句俗话叫“二十三吃麻糖,吃不到麻糖啃手指”。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过去一年人间衣食用度等天帝想知道的事情。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芝麻糖是为了让灶神的嘴被糖粘住,无法张开,也无法向天堂报告世界上美味奢华的场景,以免受到喜欢吃喝的人的惩罚——新年带来饥荒,期待和平的丰收年。
8、米饼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以糯米粉为主料,以花生、芝麻、白糖为配料,放入模具中制成圆形,然后高温蒸熟。它尝起来很独特,有“团圆”的意思。
9、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子”的习俗。年粽子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子,年高中(粽子)”。年粽子不同于端午节的凉粽子。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叶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有些人把自己喜欢的食物当馅。
10、粘糕
山东鲁西有“二十三、粘蛋糕”的民歌。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家家户户蒸粘蛋糕吃粘蛋糕的日子,意思是粘着炉王的嘴,让他们说好事,更不用说世界上的坏事了。粘蛋糕以黄米、红枣为原料,香甜浓郁,入口柔软,意思是“年年高”。此外,海南人用椰子做椰子蛋糕吃和祈祷,意思是“年年高”。
11、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兰洞、西岭新河、观音滨水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新年前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过后,杀猪的热闹剧开始了。选择最好的肉,炒或炖,仔细烹饪,然后倒一杯酒,邀请亲戚朋友分享猪屠宰后的第一顿鲜肉汤。
12、火烧
除了吃灶糖,火烧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节日食品。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城里的烧饼摊生意都很兴隆。
13、面食
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山东半岛的人大多忙着做大枣饼(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意味着全家团圆,生活年复一年。这个做起来很麻烦。面条做好后醒来,揉面再醒来,然后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形状,再醒来。面条醒来后,你可以去蒸锅。这种蒸面食也叫“面花”,很好吃,但是很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