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粒子刀
放射性粒子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25碘吸附在银棒上外裹钛金属壳制成直径为0.8mm长度为4.5mm的钛金属微粒(称粒子),其主要释放X及r射线,射线能量为27~35kev,半衰期59.6天,组织穿透能力1.7cm。属封闭式微型放射源。
将125碘粒子(125I)植入肿瘤内,可持续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由于粒子释放的伽玛射线的剂量高,通过昼夜不断的释放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又因为它的能量较低,射程很短,肿瘤周边剂量能象刀切一样陡然下降,不会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造成伤害,非常安全。因此,有人称这种治疗方法为“体内伽玛刀”,又称粒子刀。因其初始剂量低,故屏蔽相对较容易,对医务人员及患者周围人无损伤,对环境无影响,是目前近距离治疗中晚期肿瘤的有效方法。
粒子植入是指在超声、CT及计算机三维立体定向计划系统精确指导下将125I粒子通过手术或采用特殊防辐射植入器,一次性永久植入肿瘤组织或植于手术切除肿瘤的残存癌床内,因是在手术直视或B超引导下操作,并且可根据肿瘤或残存癌床的大小来确定辐射剂量和放射性粒子的植入数量,因此放射源的定位相当精确,具有安全、有效、灵活和个性化等特点。为了使治疗部位获得理想的治疗剂量,具体治疗时必须根据放射源的种类、活度及剂量分布特点,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这些放射源。粒子植入是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技术之一。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指将放射源置于肿瘤组织间或肿瘤表面的照射治疗。其内容包括腔内照射、管内照射、组织间照射、表面贴敷照射。
粒子植入可以分为暂时性插植和永久性插植两种。目前用于植入的粒子主要有碘和钯两种同位素,即125I和103Pd。这两种同位素的能量较低,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半衰期分别是59.6天和17天。103Pd半衰期短,剂量率高,更适合于治疗生长分裂较快的肿瘤,而125I则适用于生长缓慢、恶性程度稍低的肿瘤。